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教育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过硬人才队伍


打造过硬人才队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引言
近年来,我校围绕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力度,使之趋于专业化、常态化、规模化、系统化,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轮驱动,该项目也被纳入泉州市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案,是“千名头雁”工程重要举措之一。
一、改革创新,提升村干部能力素养
01积厚成势 守正创新
2007年,乡村人才培养项目初创。2007年春季,我校开始组织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2015年,项目升级台商试点。我校打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升级版——“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计划”台商班。
2018年,探索创新全面升级。泉州市委组织部依托我校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计划。
历经十五年探索创新,我校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已积累丰富经验,累计培养8000余名“留得住、用得上、懂经济、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村级干部人才体系建立。
02教学改革 彰显特色在“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计划”课程上,按照总要求,立足教学大纲,深化以“学历技能双提升”“党性锻炼”“学以致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彰显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教育办学特色。
1、专题调研、因需办学。我校课题调研组成员分赴永春、德化、晋江紫帽、安海等教学点,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等方法了解村干学员工作现状以及学习需求,并因地制宜、因需办学,设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特色教学,以最大限度满足村干学员的学习需求。
2、课程思政,党性锻炼。我校重点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动专业课向“课程思政”转变,做到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同时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专题党建讲座、红色教育等活动,强化学员“党性锻炼”与“学以致用”意识。


3、线上资源,融合畅享。我校一方面充分发挥系统办学优势,让学员能共享国家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大学、福建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大学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为学员录制5-10分钟的微课视频,便于学生通过闲暇时间开展碎片化学习。
4、学员论坛,经验共享。为进一步加强学员互动沟通,增进了解,共享信息,开展学员论坛。学员分享党建工作、项目争取、合作组织发展、生态环境治理等乡村治理各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5、共建基地,现场教学。我校乡村振兴项目的学员99%为村干部,长期从事基层治理相关工作,要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就必须加强现场教学。我校已与永春(大羽村、吴岭村、介福乡)、安溪(西坪镇的南岩村、松岩村)等地共建10多个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6、学历技能,双核驱动。我校以培养“学历+技能”人才为核心,根据专业特点和学员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项目,并试点1+X书证融通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7、教研融合,课题攻关。我校科研氛围日益浓厚,校内教师积极申报并立项国开、省开多项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其中《乡村振兴战略下成人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为国开重点项目,《学历教育与社区教育双轮驱动,全面升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为省开重点项目。
8、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为确保村干学员能真正学有所获并做到学以致用,我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时刻关注基层工作重点,以调研指导+现场观摩+学员论坛的模式,将好的理念、好的机制、好的做法,总结提炼并传导给学员,帮助学员更新观念、拓展思路,不断提升工作实效。
03反哺乡村 硕果累累
学员利用在我校所学习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改善所在村镇在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乡村治理、党政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方法或模式,成效显著。众多学员不管在工作表现上还是在学校学习上,均获得了上级的表彰,硕果累累。
道德楷模 抗疫先进---林志军
永春县外山乡云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获评国家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泉州市“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先进个人”。
治理达人 环保卫士---苏强强
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山内村主任,台商区第二届最美人物的“最美环保人”。
“三治”代表“爱心”书记--吴应栋
永春县湖洋镇吴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创办“邻里守望堂”,其所在村成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学员满意 媒体点赞
学校委托第三方随机抽取333名乡村振兴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96%的学员认为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的学习经历对他们工作很有帮助,98%的学员对学校的教学效果感到满意。
多家媒体,包括闽南网、海峡都市报、泉州晚报、泉州广播电视台、安溪电视台、永春县融媒体中心、永春电视台等纷纷宣传报道,点赞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所作出的贡献。
二、量身定制,培育村级带头人队伍
我校借力“乡村振兴人才学历提升计划”项目,与各县区组织部联合开展村主干培训。近年来,我校不断发挥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根据学员特点,量身定制“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围绕意识形态、乡村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通过理论授课、现场观摩、分组讨论和学员论坛等方式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助力乡村组织振兴。4年来,我校共培训乡村干部人才队伍近千人次。


三、智力支持,建立乡村振兴学院
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群团组织及行业协会,面向镇村干部、面向新型职业农民、面向返乡大学生、面向返乡退役士兵、面向乡村教师、面向新型农村妇女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及创新创业培训,提升乡村六大群体的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水平。
02搭建五大功能平台搭建泉州市终身教育大数据平台、网络商学院、学分银行、职业技能鉴定站、创新创业平台等五大功能平台,建立健全人员学习培训档案管理和学时学分统计工作,推进“1+X”书证融通,建成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并实现技能培训学习成果向学历教育学分的转换。
03建立“四师”乡村智库根据乡村振兴教育需求,借智借力携手省内外知名高校联盟办学,聚合高校专家学者、行业部门精英、乡村英才工匠能人等,建立一支“多才多艺”“土洋结合”,汇集高校名师、政策讲师、乡村导师、技能大师的“四师”队伍,并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巡回指导、结对指导、帮扶指导。
04聚焦“三农”科研攻关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政策实践的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和梳理当前“三农”研究的十大前沿课题,创新“上诚聘国内知名专家、内聚各成员单位精英、下汇乡村振兴实践典范”等“三大结合”研究方法,形成一批“成功指导泉州、影响全省全国”的新型理论成果。
05开发二维教学资源围绕专业理论、实践技能、非遗文化等内容,一方面整合线上学习资源:发挥学院大数据平台优势,以自制、购买及共享等方式丰富网上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开发线下实训教材:汇编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编写乡村治理实训教材、编写满足群众需求务实管用的系列乡土教材及非遗文化画册。
06办好特色实训超市着眼于乡村振兴五方面内容,分类培育,打造“四有”(有亮点、有导师、有文本、有模板)实训基地,并逐步建成实训大超市,实现学员“自主选学、菜单点课”模式,真正把实训基地打造成党建引领的窗口、党性教育的熔炉、技能培训的课堂、实践操作的平台、产业培植的样板。
今后,我们将努力把安博网页版-安博(中国)打造成为泉州市的乡村振兴工作研究高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乡村振兴实践指导营地,为泉州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复审:蔡 镭
终审:林春成